• 回到顶部
  • 88888888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俄乌冲突持续 全球粮食危机风险加剧

受新冠疫情、极端天气、俄乌战争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全球粮食危机风险逐渐显现。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今年上半年发出警告称,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据粮食计划署今年10月公布的数据,全球每天晚上有多达8.28亿人在饥饿中入睡,同时有3.45亿人正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

在诱发全球粮食危机的多项风险中,俄乌战争的影响不容小觑。2022224日,俄乌战争正式拉开序幕,至今已持续9个月有余。今日俄罗斯网站11月29日报道,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称,俄乌冲突可能还会持续几个冬天。

俄乌战争爆发前,乌克兰的粮食年产量排名全球第九,粮食出口量位居第四,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粮仓”。俄罗斯也是粮食大国,乌俄两国小麦产量占世界三分之一,同时占据近四成的全球粮食出口量。联合国相关数据显示,36个国家小麦进口量的半数以上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其中包括世界上最贫穷和脆弱的部分国家,例如黎巴嫩、叙利亚、也门、索马里和刚果(金)等。

俄乌爆发冲突后,黑海地区的小麦出口量暴跌,大量粮食滞留在乌克兰港口,无法对外运输。日经中文网的一则报道称,今年4月到6月期间,乌克兰港口的小麦出口量减少八成,相当于世界整体减少量的一半以上。并且,俄乌战争所引发的粮食危机并非能在短期内消除,乌克兰饱受战火摧残,俄乌战争摧毁了乌克兰大面积农田区域,生态环境被弹药等化学物质污染,若想恢复至此前的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不仅如此,俄罗斯还是世界最大化肥生产国,俄乌战火爆发后,俄罗斯及其盟友白俄罗斯遭受西方制裁,化肥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在当今高度依赖化肥的工业化农业生产模式下,全球谷物市场受到极大程度的干扰,全球粮食危机雪上加霜。

为减少俄乌冲突对全球粮食供应链的影响,今年7月22日,俄罗斯、乌克兰就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问题与土耳其和联合国签署为期120天的黑海粮食协议。根据协议,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和联合国四方在伊斯坦布尔设立联合协调中心,联合协调中心将由各方指派代表对进出港口的船只进行联合管理,包括敖德萨港在内的3个乌克兰港口向外运出粮食和化肥等。

然而,俄罗斯国防部曾在1029日宣布暂停该粮食协议,原因是保障粮食运输安全的俄黑海舰队舰艇和民用船只受到攻击,俄方声明无法保证参加黑海粮食倡议的民用船只的安全。经过相关方的商议协调后,11月2日,俄罗斯国防部表示,恢复参与协议。11月17日,俄罗斯外交部发布声明称,俄罗斯确认从11月18日起,将黑海粮食出口协议延长120天,前提是不对现有的协议条款做任何修改。

整体上来看,俄乌战争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微乎其微,但仍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呈增长态势,对于粮食进口的依赖却仍然不小。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进口粮食数量占国内粮食总产量的25%左右,达到历史新高。在各项品类中,稻谷可以完全自给,小麦自给率为95.4%,玉米自给率近年稳定在98%以上,大豆自给率从100%降18%,食用油自给率不到50%。一旦发生战争等不可预测事件,大豆和油料的供应将面临相对严重的挑战。

当下,粮食已经不仅只是百姓填饱肚子的食品,甚至成为各国之间纷争的武器和筹码。我国作为全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更应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最新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食品工作委员会作为专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全国性社会组织,将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宣传倡导健康食品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的节粮意识,助力国家的粮食安全。